一、背景依據及起草過程
2018年,市住房城鄉建委和市經濟信息委聯合發布《重慶市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規劃(2018~2025年)》,對引導全市裝配式建筑相關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隨著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快速發展,現有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已具備較大規模,部分區域甚至趨于飽和,而工業化裝修、智能建造、市政工程工業化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相關產業基礎較為薄弱,市場潛力較大,亟需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形勢編制《規劃》。
《規劃》編制工作自2020年11月啟動,2021年7月在市住房城鄉建委官網公開征求意見,同時向市發展改革委、市經濟信息委以及9個重點區縣、10余家龍頭企業及相關行業協會定向征求到意見28條,2021年9月2日通過專家審查。
二、主要內容
規劃文本共5章,主要內容如下:
(一)形勢與現狀。分析了“雙碳”目標下現代建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形勢與要求,提出了產業門類不齊全、高附加值產業規模小、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等問題,為高水平編制規劃找準定位與目標。
(二)總體要求。切實落實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部署,按照建筑工業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深度融合的要求,提出“裝配式建筑實施比例、數字化項目占比”等6項約束性指標,以及“產業基地、產業園區、龍頭企業、總產值”等9項預期性指標。
(三)發展重點。圍繞現代建筑產業100余種技術產品發展,重點發展17個產業園、30個科技創新平臺和50個市級產業基地,形成產業集群、龍頭帶動的發展格局。
(四)主要任務。立足城市和鄉村建設需求,提出了強化協同創新、推動裝配式建造、發展智能建造、推動綠色發展、完善技術標準、培養專業人才、深化開放合作等7項主要任務,加快形成門類齊全、標準化、規;漠a品供應體系,涵蓋建筑、市政工程等多個領域。
(五)保障措施。提出了加大組織領導力度、完善產業支持政策、加強規劃執行引導、完善質量監管體系、強化對外宣傳交流等5項保障措施,確保規劃內容得到貫徹執行和落實。
三、關鍵詞、專業名詞解釋
(一)新型建筑工業化: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,以工程全壽命期系統化集成設計、精益化生產施工為主要手段,整合工程全產業鏈、價值鏈和創新鏈,實現工程建設高效益、高質量、低消耗、低排放的建筑工業化。
(二)智能建造:現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深度融合,實現工程建造全過程各環節數字化、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。
(三)建筑信息模型(BIM):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,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化表達,并依此設計、施工、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。
(四)現代建筑產業:在傳統建筑產業融合、升級、再分類的基礎上,以滿足建設工程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應用要求為核心,涵蓋建設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全鏈條產業。
四、相關政策的查閱途徑
社會公眾可以通過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