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室內外管道、設備和容器的防腐工程。 2 施工準備 2.1 材料要求: 2.1.1 防銹漆、面漆、瀝青等應有出廠合格證。 2.1.2 稀釋劑:汽油、煤油、醇酸稀料、松香水、酒精等。 2.1.3 其它材料:高嶺土、七級石棉、石灰石粉或滑石粉、玻璃絲布、礦棉紙、油氈、牛皮紙、塑料布等。 2.2 主要機具: 2.2.1 機具:噴槍:空壓機、金鋼砂輪、除銹機等。 2.2.2 工具:刮刀、銼刀、鋼絲刷、砂布、砂紙、刷子、棉絲、瀝青鍋等。 2.3 作業條件: 2.3.1 有碼放管材、設備、容器及進行腐操作的場地。 2.3.2 施工環境溫度在5℃以上,且通風良好,無煤煙、灰塵及水汽等。氣溫在5℃以下施工要采取冬施措施。 3 操作工藝 3.1 工藝流程:
| 管道、設備及容器清理、除銹 | → | 管道、設備及容器防腐刷油 | | |
3.2 管道、設備及容器清理、除銹: 3.2.1 人工除銹: 用刮刀、銼刀將管道、設備及容器表面的氧化皮、鑄砂除掉,再用鋼絲刷將管道、設備及容器表面的浮銹除去,然后用砂紙磨光,最后用棉絲將其擦凈。 3.2.2 機械除銹: 先用刮刀、銼刀將管道表面的氧化皮、鑄砂去掉。然后一人在除銹機前,一人在除銹機后,將管道放在除銹機內反復除銹,直至露出金屬本色為止。在刷油前,用棉絲再擦一遍,將其表面的浮灰等去掉。 3.3 管道、設備及容器防腐刷油: 3.3.1 管道、設備及容器閥門,一般按設計要求進行防腐刷油,當設計無要求時,應按下列規定進行: 3.3.1.1 明裝管道、設備及容器必須先刷一道防銹漆,待交工前再刷兩道面漆。如有保溫和防結露要求應刷兩道防銹漆。 3.3.1.2 暗裝管道、設備及容器刷兩道防銹漆,第二道防銹漆必須待第一道漆干透后再刷。且防銹漆稠度要適宜。 3.3.1.3 埋地管道做防腐層時,其外壁防腐層的做法可按表1-39的規定進行。 當冬季施工時,宜用橡膠溶劑油或航空汽油溶化30甲或30乙石油瀝青。其重量比:瀝青∶汽油=1∶2. 3.3.2 防腐涂漆的方法有兩種: 3.3.2.1 手工涂刷:手工涂刷應分層涂刷,每層應往復進行,縱橫交錯,并保持涂層均勻,不得漏涂或流墜。 3.3.2.2 機械噴涂:噴涂時噴射的漆流應和噴漆面垂直,噴漆面為平面時,噴嘴與噴漆面應相距250~350mm,噴漆面如為圓弧面,噴嘴與噴漆面的距離應為400mm左右。噴涂時,噴嘴的移動應均勻,速度宜保持在10~18m/min,噴漆使用的壓縮空氣壓力為0.2~0.4MPa. 3.3.3 埋地管道的防腐: 埋地管道的防腐層主要由冷底子油、石油瀝青瑪帝脂、防水卷材及牛皮紙等組成。 3.3.3.1 冷底子油的成分見表1-40. 管道防腐層種類 表1-39
防腐層層次(從金屬表面起) | 正常防腐層 | 加強防腐層 | 特加強防腐層 | 1 2 3 4 5 6 7 防腐層厚度不小于(mm) 厚度允許偏差(mm) | 冷底子油 瀝青涂層 外包保護層
3 -0.3 | 冷底子油 瀝青涂層 加強包扎層(封閉層) 瀝青涂層 外包保護層
6 -0.5 | 冷底子油 瀝青涂層 加強保護層(封閉層) 瀝青涂層 加強包扎層(封閉層) 瀝青涂層 外包保護層 9 -0.5 | 注: | 1. 2. 3. 4. 5. | 用玻璃絲布做加強包扎層,須涂一道冷底子油封閉層; 做防腐內包扎層,接頭搭接長度為30~50mm,外包保護層,搭接長度為10~20mm; 未連接的接口或施工中斷處,應作成每層收縮為80~100mm的階梯式接茬; 涂刷防腐冷底子油應均勻一致,厚度一般為0.1~0.15mm; 冷底子油的重量配合比:瀝青∶汽油=1∶2.25。 | | | | | | |
冷底子油的成分 表1-40
使 用 條 件 | 瀝青∶汽油(重量比) | 瀝青∶汽油(體積比) | 氣溫在+5℃以上 氣溫在+5℃以下 | 1∶2.25~2.5 1∶2 | 1∶3 1∶2.5 |
調制冷底子油的瀝青,是牌號為30號甲建筑石油瀝青。熬制前,將瀝青打成1.5kg以下的小塊,放入干凈的瀝青鍋中,逐步升溫和攪拌,并使溫度保持在180~200℃范圍內(最高不超過220℃),一般應在這種溫度下熬制1.5~2.5小時,直到不產生汽泡,即表示脫水完畢。按配合比將冷卻至100~120℃的脫水瀝青緩緩倒入計量好的無鉛汽油中,并不斷攪拌至完全均勻混合為止。 在清理管道表面后24小時內刷冷底子油,涂層應均勻,厚度為0.1~0.15mm. 3.3.3.2 瀝青瑪帝脂的配合比:瀝青∶高嶺土=3∶1. 瀝青應采用30號甲建筑石油瀝青或30甲與10號建筑石油瀝青的混合物。將溫度在180~200℃的脫水瀝青逐漸加入干燥并預熱到120~140℃的高嶺土中,不斷攪拌,使其混合均勻。然后測定瀝青瑪帝脂的軟化點、延伸度、針入度等三項技術指標,達到表1-41中的規定時為合格。 涂沫瀝青瑪帝脂時,其溫度應保持在160~180℃,施工氣溫高于30℃時,溫度可降低到150℃。熱瀝青瑪帝脂應涂在干燥清潔的冷底子油層上,涂層要均勻。最內層瀝青瑪帝脂如用人工或半機械化涂沫時,應分成二層,每層各厚1.5~2mm. 3.3.3.3 防水卷材一般采用礦棉紙油氈或浸有冷底子油的玻璃網布,呈螺旋形纏包在熱瀝青瑪帝脂層上,每圈之間允許有不大于5mm的縫隙或搭邊,前后兩卷材的搭接長度為80~100mm,并用熱瀝青瑪帝脂將接頭粘合。 瀝青瑪帝脂技術指標 表1-41
施工氣溫 (℃) | 輸送介質溫度 (℃) | 軟化點(環球法) (℃) | 延伸度(+25℃) (cm) | 針入度 (0.1mm) | -25~+5
| -25~+25 +25~+56 +56~+70 | +56~+75 +80~+90 +85~+90 | 3~4 2~3 2~3 | — 25~35 20~25 | +5~+30
| -25~+25 +25~+56 +56~+70 | +70~+80 +80~+90 +90~+95 | 2.5~3.5 2~3 1.5~2.5 | 15~25 10~20 10~20 | +30以上
| -25~+25 +25~+56 +56~+70 | +80~+90 +90~+95 +90~+95 | 2~3 1.5~2.5 1.5~2.5 | — 10~20 10~20 | 3.3.3.4 纏包牛皮紙時,每圈之間應有15~20mm搭邊,前后兩卷的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00mm,接頭用熱瀝青瑪帝脂或冷底子油粘合。牛皮紙也可用聚氯乙烯塑料布或沒有冷底子油的玻璃網布帶代替。 3.3.3.5 制作特強防腐層時,兩道防水卷材的纏繞方向宜相反。 3.3.3.6 已做了防腐層的管子在吊運時,應采用軟吊帶或不損壞防腐層的繩索,以免損壞防腐層。管子下溝前,要清理管溝,使溝底平整,無石塊、磚瓦或其它雜物。上層如很硬時,應先在溝底鋪墊100mm松軟細土,管子下溝后,不許用撬杠移管,更不得直接推管下溝。 3.3.3.7 防腐層上的一切缺陷,不合格處以及檢查和下溝時弄壞的部位,都應在管溝回填前修補好,回填時,宜先用人工回填一層細土,埋過管頂,然后再用人工或機械回填。 4 質量標準 4.1 保證項目: 4.1.1 埋地管道的防腐層應符合以下規定: 材質和結構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。卷材與管道以及各層卷材間粘貼牢固,表面平整,無皺折、空鼓、滑移和封口不嚴等缺陷。 檢驗方法:觀察或切開防腐層檢查。 4.1.2 管道、箱類和金屬支架涂漆應符合以下規定: 油漆種類和涂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,附著良好,無脫皮、起泡和漏涂,漆膜厚度均勻,色澤一致,無流墜及污染現象。 檢驗方法:觀察檢查。 5 成品保護 5.1 已做好防腐層的管道及設備之間要隔開,不得粘連,以免破壞防腐層。 5.2 刷油前先清理好周圍環境,防止塵土飛揚,保持清潔,如遇大風、雨、霧、雪不得露天作業。 5.3 涂漆的管道、設備及容器,漆層在干燥過程中應防止凍結、撞擊、震動和溫度劇烈變化。 6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.1 管材表面脫皮、返銹。主要原因是管材除銹不凈。 6.2 管材、設備及容器表面油漆不均勻,有流墜或有漏涂現象,主要是刷子沾油漆太多和刷油不認真。 7 應具備的質量記錄 7.1 防銹漆、面漆、瀝青豚稀釋劑等材料應有出廠合格證。 7.2 應有進場的驗收記錄。 7.3 管道及設備防腐前的預檢記錄。 7.4 完工后的驗收記錄。
|